我人生中的第一台电子设备

最近,我的Kindle底部出现了一些磨损。
磨损不大,那只是一道小小的划痕,长不过1厘米,不仔细看可能都看不出来。但对于我这有“电子产品外观保护强迫症”的人来说,这小小的划痕仿佛划在了我的心上。我上次看这个Kindle应该是两个月前了。那时候着迷于一本小说《苗疆蛊事》,几乎每天晚上都会读2小时,坚持了大概2-3个月,直到阅读到最后一章时我却突然不想看了,将Kindle闲置了2个多月。虽说是闲置,但我每次外出的时候,都会把我的Kindle顺手放到我的包里,但却不知在何时将Kindle的底部磨了一道划痕,我那叫一个心疼哦。乘着这股劲,昨天我把好久没读完的《苗疆蛊事》终章读完。
Kindle是我最喜欢的电子产品之一,它有着不伤眼睛的墨水屏幕,媲美纸书的分辨率和无穷无尽的电子书资源(虽然亚马逊已在去年宣布将于 2023 年 6 月 30 日起在中国停止 Kindle 电子书店的运营)。但即便Kindle有着各种各样的优点,我每年分配在它上面的时间并不多。而只有在设备出现损坏或者磨损的时候,我才能注意到它的存在。要知道,我买这个设备并不是要给自己购买烦恼,我买这个设备的初衷是为了能够提高我的阅读量。可在我购买完以后,在三分新鲜劲下,我才看了一些书。热度一旦过去,我对它便置之不理,它也成了一个摆设。
与Kindle命运截然相反的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台电子设备。它不是手机、不是MP3、MP4,更不是游戏机。那只是一部有着黑白液晶屏幕的电子词典。
那部电子词典陪伴了我初中整整三年时间,如今却早已不知所踪。当时使用它时,其实我也没有多么在意保护它,更不会在乎它有没有划痕。我只是日复一日的使用它,用它查了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单词。
它的由来十分有趣。故事得从我初一看课外书被班主任“人赃俱获”说起。
2008年,我通过升学考试,升入初中。我本身比较好学,理解能力还算不错,上课老师教授的内容基本当场就能掌握,所以作业能比较快的完成。当时我可着迷皮皮鲁,几乎看了皮皮鲁所有的故事。在一次上自习课时,完成当日作业的实在忍不住,就把当时看的《皮皮鲁与魔方大厦》拿了出来,偷偷放在课桌底下看。我的看的正入迷呢,我的班主任老师刚好出办公室不定时巡查。她从门缝外一瞥,看到我低着头鬼鬼祟祟的,就走到我的身边一探究竟。
可惜我当时看的过分着迷,班主任老师走到我背后我都没发现。我的班主任发现我在看课外书,二话不说,就把我的书给没收了,并让我下课后去办公室找她。在办公室里,她和我说,你要是考不到全校前五,这本书就别拿走了。当时我可心疼了,于是回去苦读一月。可当我在入学第一次月考中考到全校第二后,我才知道我被亲爱的班主任老师欺骗了(连孩子也骗TAT)。
我的班主任老师并没有把书给我。而是送给了我一本电子词典。之后,我常常随身携带那本电子词典。我将我遇到的每一个陌生的单词都用那本电子词典查了一遍,保存下来,有空的时候就把它拿出来复习。久而久之,我的词汇量增长,我的英语成绩也逐步提高。直到我考上高中,它被我放到了抽屉里锁了起来,后面也不知道去了哪里。
随着年龄的长大,我有了第一部智能手机、第一台iPad、第一台电脑以及游戏机、显示器,那本电子词典在我的记忆里也逐渐淡化。我用着色彩越来越鲜艳、尺寸越来越大的屏幕和人聊天,看短视频,看新闻,看电视剧。在注意力本就稀缺的年代里,我的注意力被“五光十色”撕扯得支离破碎了。
大概在这样的时代里,我的手足无措不是因为没有拥有,而是拥有的太多。回归每件事物最初的功能,保持内心的“空”,才能承载更多的可能和成长。最重要的是,别忘记了,我们来自哪里,最初又想去何方。
当回忆起最初心心念念的目的地时,就简简单单地走下去吧。如果我是个笨蛋,那多花点时间就好了。